2024年第五十八期报刊(热点聚焦、情感天地)中山市思源电器有限公司11月28日

2025-03-28

我司积极参加欧盟燃热最新版技术交流会

 

2024 年 11 月 5 日上午,正信检测认证服务(中山)有限公司在佛山顺德希尔顿酒店举办了关于欧盟燃热最新版 EN26 的技术交流会,旨在促进行业内的技术交流,探讨如何合规的向欧盟国家出口燃热产品,我司技术总监朱云广和练嘉露一同出席了该交流会。

技术总监朱云广先生表示,在该交流会上,大家充分解读了 EN26 标准的具体内容,同时也深刻了解到对于升级换新的欧盟能效指令的重要性。会议还探讨了 RoHS 检测及其豁免条款,提供了关于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的详细信息,进一步加深了参会者对相关标准的理解与应用。

本次交流会主要重点讲解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解析了欧盟 EN26 标准的框架要求,欧盟法规,协调标准和成员国国家立法之间的关系。对于市场监管机构的作用,召回机制以及召回案例的分析。另一方面,对于能效指令的召回,取而代之的 2024/1781 生态设计指令做了简单的介绍,其中产品的数字化以及碳核查等话题引起参会研发和市场人员的兴趣。

 

 

最后,还详细讲述了 RoHS 2.0 指令的限制物质及豁免条款对产品设计的影响。RoHS 检测不合格部件的示例帮助参会者更好地理解环保要求。

 

会议上,大家还对各类家用燃气热水器进行深入的解读和交流,确保产品符合高标准的质量规范,也加深了对 EN26 标准的学习。会议结束时,大家还进行了面对面建群,为后续将进行更加广泛深入并持续的技术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本次欧盟燃热最新版的技术学习与交流,大家更加熟悉和了解欧盟燃热产品的标准及认证,争取更好的、更有效的、更合规的向欧盟国家出口燃热产品。

 

速度与技能的较量:第二届 “家电杯” 消防技能竞赛

 

近日,一场紧张刺激的 “全民消防、生命至上” 全员消防技能竞赛在南头镇中心公园拉开战幕。此次活动由中山市南头镇人民政府精心筹备组织,镇内规上企业和重点单位共 75 支队伍、300 名选手参加,旨在以实战演练为依托,增强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应对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

 

11 月 18 日至 22 日,我司隆重派出梁顺鹏、薛世杰、陆兴健和郑树优四位实力猛将代表恒乐电器出席参加该项竞赛。此次消防业务技能竞赛项目分别有:女子麻袋灭火操、男子石油气灭火操、和男子室内消防栓出水操。竞赛过程中,我司四位参赛选手紧张且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处置,他们响应及时、团队协作默契、处突技能精湛,每个动作都彰显出十足的紧张氛围和实战韵味。四位参赛选手们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竞赛精神,展示出他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团结作战能力。

 

 

通过本次技能竞赛,不仅展示了我司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重视,也向公众传递了 “全民消防、生命至上” 的消防安全意识。它不仅展现了参赛成员们过硬的消防应急技能,也为参赛队伍提供了一个切磋技艺、促进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消防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以赛促练,真正做到让安全应急技能覆盖全员。

 

我司借助此次活动,向大家深刻传达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并积极倡导大家参与到消防安全的实践中,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除外,我司将会持续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履行好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坚决筑牢企业消防安全屏障。

 

巾帼不让须眉,敢上九天揽月

肖恒媚

 

2024 年 10 月 29 号凌晨 4 点 27 分,神舟十九号飞船再探苍穹,成功发射。神舟十九号飞行乘组是三名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组成,蔡旭哲担任指令长,宋令东和王浩泽均为中国第三批航天员,两人都是 “90 后”,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其中,宋令东入选前是空军飞行员;王浩泽入选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是中国截至 2024 年唯一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也是中国第三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性。

 

没有什么东西是女孩子不能做的事情

 

1990 年,王浩泽出生在河北滦平县,母亲是一名中学老师。母亲幼时家贫辍学,可依旧靠干农活时挤出时间自学,最终考上师范学校,成了一名教师,彻底改变了命运。母亲的言传身教,引导幼小的王浩泽,要成功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她父母从小就给她灌输:没有什么东西是女孩子不能做的事情!这种不同凡响的韧劲,除夕夜她都在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被东南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录取;大学期间,王浩泽的成绩保持在年级前列,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奖励,被顺利保送至本校工程热物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她喜欢跑步,大学时经常代表学校参加省级运动会。学生时代的坚持锻炼,成就了一名航天员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挑战未知领域,保持认真做事的习惯

 

她敢于挑战未知领域,享受从无到有的成就感。本科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研究生时主攻等离子体爆轰,毕业后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现在又成为航天飞行工程师…… 这么多年,王浩泽不断涉足新的领域。读研究生时,王浩泽研究的课题方向是自己从没涉足过的全新领域。有一次,导师给她分的课题特别难,她忍不住吐槽:“我以后不一定从事科研,为什么还要付出这么大的心血?” 导师很认真地回答:“我不指望你以后一定要搞科研,但你要保持认真做事的习惯。如果你现在因为不喜欢就不认真去做,以后当你遇到喜欢的事时,也许就没有认真做事的习惯了。” 导师的话字字千钧,刻在王浩泽心里,也成为她日后做事的准则。

 

王浩泽能跟航天结缘,也源于导师对航天有着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她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从事火箭发动机预研工作。研究新型发动机,对她而言又是一个从零起步、从无到有的过程。作为系统总体设计师,她研究各分系统的设计原理。复杂的方程式,谜一样的参数,天书一样的运算逻辑,成为她探索钻研的对象。她很享受攻克未知的过程。

上九天揽月,为国出征,无比自豪

 

她有一个笔记本专门记训练体会,本上一半内容是关于对接训练的,她立下勇往直前的战斗宣言:“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充满挑战、人迹罕至的路,但是我爱这条路。如果它荆棘丛生,我们就披荆斩棘;如果它寂寞荒凉,我们就结伴前行!”

 

作为第三批航天员中的唯一女性航天员,巾帼不让须眉,是大家公认的 “拼命三娘” 。她在训练中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而感到特殊,觉得有实力也有底气与其他队友公平竞争,各科训练项目都成绩优异,对自己的要求也从未降低。在太空,航天员要承受太空各种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挑战的是生理和心理极限,航天员必须承受反复严苛的达标训练。出舱程序训练中,异常艰苦。航天员需要穿上 100 多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模拟出舱过闸段动作。由于服装内加了 0.4 个大气压,王浩泽举手投足比较费力,加上在头盔内,头部活动受限,视野也变得狭窄,只能借助腕部反光镜来扩大视线范围。

 

通过训练体会,我们看到了她在训练的艰辛,又看到她通过努力完成训练后内心别样的快乐,如此的笔下生花。

 

  • 交会对接:经过近千次的交会对接练习后,她说:曾是横亘在她面前的一座大山,现在也能 “百发百中” 了。
  • 48 小时沙漠野外生存训练:晴天炎热,下雨寒冷,既感受到了沙漠温差几十摄氏度的残酷,又领略到躺在伞布上看着漫天星汉灿烂的浪漫柔情。
  • 72 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在一个门窗紧闭的房子里,我们称它为 “小黑屋”,我和另两名队友组成 “666” 团队,三个人和生物钟奋力对抗…… 思绪开始神游,眼皮逐渐放弃抵抗;时间长得让人如坐针毡,脑袋却如放游冶一般,逐渐低垂,只能靠腮帮苦苦支撑……

 

王浩泽对太空之旅充满信心和期待:“让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成为宇宙精彩的记忆。” 谁说女子不如男,她才是我们应追的星,是国家的骄傲,民族的未来。